关于聚氨酯外墙保温材料相关标准的解读 -pa真人国际官网
在国家倡导节能环保、绿色建筑的政策要求下,聚氨酯外墙保温材料一直是市场关注热点,关于聚氨酯外墙保温材料相关标准如何解读,对此记者访问了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高级顾问暨专家库专家、上海市新材料协会特邀专家、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特聘教授黄茂松。
《gb8624-2025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标准已于2025年10月1日正式实施,按标准增加了热值考核指标,但该指标定的很高,据此标准要求,目前仅有无机保温材料之热值方能达到此要求,有机保温材料目前技术水平难以达到。按目前保温材料热值指标判断。不燃a级材料就是无机材料。《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50米以上民用和公共建筑必须采用a级保温材料。按此规定只能采用无机保温材料,如此将对我国外墙外保温系统建筑节能,环境污染,和人员健康均会带来不良效果。
目前普遍应用的岩棉、玻璃棉等无机保温材料存在生产过程中耗能高、施工过程中污染大、对环境造成污染、对施工人员带来严重健康损害。并且这类材料无法与建筑物同寿命,理论上过一二十年后就要拆除重建,施工维修费成本大大提高。鉴于无机保温材料存在以上一系列严重缺陷,黄茂松教授建议防火规范指标从50米放宽到100米,即高度>100米必须采用a级保温材料,高度<100米以下可采用b1级热固性保温材料。
对gb/t29416-2025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的防火性能试验方法标准解读
gb/t29416-2025文件颁布实施后将对有机保温材料真实火灾模拟防火性能提供了一个科学判断依据,并将有力表明在达到同样b1或b2级氧指数条件下,热固性有机保温材料真实火灾条件下其防火安全性能优于热塑性有机保温材料。
对此,黄茂松教授建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新标准中应明确两种材料实际防火性能差别和不同防火使用要求。建议新规定参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筑外保温材料防火规范》即新公通[2025]69号文件规定。即在同等建筑高度条件下,当采用热固性保温材料时可不设防火隔离带,而采用热塑性保温材料时必须采用防火隔离带。
关于氧指数之争
gtb8624-2025标准规定保温材料达到b1级氧指数必须≥30,对此规定是否合理,存在争议。现有一种观点认为pu保温材料氧指数28可作为其b1级考核标准。理由是对b1级pu保温材料氧指数只需达到28就够了。相反eps板达到b1级氧指数要达到32,xps板达到b1级氧指数要达到30,且技术上容易实现,而pu材料达到30技术上有一定难度,成本会提高,由此提出建议b1级pu氧指数改为28的观点。
对于此类关于氧指数之争,黄茂松教授认为氧指数作为建筑保温材料着火难易程度的判断依据是合理的也是正确的,是现场作为保温材料燃烧性能的重要判断手段。氧指数达到30作为b1级标准是从gb8624-1997标准演变过来的,人们已习惯地接受了b2级保温材料氧指数要达到26,b1级保温材料氧指数要达到30。黄茂松教授认为,若将b1级保温材料氧指数改为28,在短时间内难以通过,因为gb8624-2025刚颁布,持此种观点是合理而不合法。对pu保温材料氧指数达到30,从技术上分析是可以达到的。目前工艺方法也是可实现的,但成本必然相应会提高。显然这对b1级pu保温材料市场竞争是不利的。
来源:环球塑化网
pa真人国际官网的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pa真人国际官网的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pa真人国际官网的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